古文一段的翻译~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4 07:08:34
天工开物 第十三卷《杀青》的其中一段

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为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

拜访了~各位大人,我在各处找都找不到翻译,希望你们可以帮帮我~~~

注:我已查过上下文,此杀青专指造纸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即将竹子或木皮的青色漂洗掉。本文为天工开物——杀青部分的序文,大概讲纸张的用途。原文某些地方奇奇怪怪的,所以就用意译了,还请见谅。

物象的精华部分,乾坤的微妙之处,从古时传递到今天,由中华传达给夷狄,使后来之人、“含生”(这个不会,根据上文应该跟夷狄有关的),眼睛看到而心里记住,该用什么东西来承载呢?君主与人民交流,军队将传递命令,凭借嘴说,又能说清楚多少呢?手持寸把长的纸符,手握半卷长的书轴,就能够将事情记录完整,意思解释明白,有如风吹过、冰消释一样简单自然。
记载事物的书籍要用到楮树先生,无论贤圣还是愚顽都非常依赖它。纸身来源于竹子,木皮(大多是楮木),把它们的青色去掉留下白色部分,万卷书籍百家著作都得从这里开始。其中制作精良的纸当然用于书写,而其中比较粗劣的纸张则在遮风、盖物时发挥作用。造纸这种事其实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而后人专使汉、晋时的人享有此发明权(比如蔡伦,其实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见识是多么鄙陋啊!

我来试试,译得不好,请谅!
万物景象里的精华,天下地上间的微妙,从古代而传到现今,由中华而到达国外。眼睛传授而心里就能明白,是什么东西作为载体呢?皇帝与百姓沟通,老师给徒弟命令,只是凭借呫呫的口语,那又能传达多少信息呢。拿着寸长的符节,把握半卷的文书,了解事情的终始,铨释文章的要旨,解决问题,就好像风的运行和冰的融化一样顺利无阻了。天地之间赖有楮先生(纸)的存在,圣睿和愚顽的人都要靠他了。本身就是竹骨为与木皮,杀除青绿的表皮而白色纤维就呈现出来,万卷百家的书籍基础就从此开始。它的精华都在这里,其他粗糙的纸张用来糊窗障风,包装护物。造纸这件事早已开始于上古,历史却使汉、晋时代的人占有其发明权,是多么的浅陋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74329.html?si=1

对不起了 实在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