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埋在地下是一层一层的,所以称煤层,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18:52

煤层名称摭拾

  随着煤炭开发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含煤岩系以及煤层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对煤炭地层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而对煤炭地质知识的掌握,又进一步推动了煤炭开发事业。
  古代人一般将煤层称为煤脉。煤层在地下“纵横广有”,“夹石潜行”,如同脉络。因此寻找探查煤层,称为“脉炭”。明代山东学者孙廷铨在《颜山杂记》中就讲,山中的煤层,有的埋藏较深,在地下“夹石而潜行”;有的煤层在浅部,“近土而上浮”。“凡脉炭者”,必须“测石之层数”。不了解含煤岩系与煤层所在的层位是很难有效进行开采的。因此,四川《江津县志》讲:“开采者掘石穿洞,......深入山腹,上下纵横依炭脉之所在而采之。”李榕《自流井记》也讲“凡凿井,须审地中之岩”。而且还介绍该地第一层为瓦灰岩,......至第十层即为煤炭岩。这些记载与今天的地质报告是相吻合的,说明当时人们对煤层所处层位有了准确的了解。
  煤炭在地下赋存是呈层状的。各个煤层的煤炭,由于所处层位,以及变质程度的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用途也是不同的,古人对此也有精确的了解。前面提到的孙廷铨就明确指出,浅部煤层的煤,“其色蒙,其臭平,其火文以柔,其用宜房闼围炉”;而深部煤层的煤则“其色晶,其臭辛,其火武以刚,其用以锻金冶陶”。四川《泸州志》则明确指出:“炭层炭质,随地而异,不能一致”。
  出于对各个煤层的认识,矿区煤窑的人们,还有针对性地为煤层起了各色各样的名字或俗称。这些名字,很有当地的特色,又通俗易懂,十分有趣。这里摭拾数例,以见一斑:
  山东枣庄。光绪《峄县乡土志》上讲,“峄县枣庄煤矿,产额丰富,在山东煤矿实际巨擘。......本炭已发现之煤有六层:第一层煤为紫炭层,二尺五;第二层煤为大炭窑层,三十尺;第三层煤为果子窑层,四尺;第四层煤为泥窑层,五尺五;第五层为直立石窑层,一尺五。”
  河北磁县。据康熙《磁州志》载:“煤炭,出州之西山一带。入穴取之数十丈,......砂石尽然后见炭。有三种:初得者为山青,次为大青,末为下架。下架之下则为无炭矣。”这里所讲的山青、大青、下架,是针对煤炭上下的层位来讲的,它们既是煤层的名称,也是本层煤的名称。
  四川泸县。《泸县志》中关于本县各地煤窑的煤层名目所记甚祥,而且按地区、分地点,把煤窑的煤层层数、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