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卤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0:03:25
某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成后,该比值变为3:2:1,则反应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3 C.1:4 D.1:6
要详细过程哈!谢谢哈!!!

我们知道溶液中的负电荷是要守恒的,也可以理解为在Cl2的氧化作用下Br-和I-分别被置换出相应的单质,同时Cl2被还原成Cl-进入溶液中。 所以反应前后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总和是不变的。
我们根据他们的比例,称他们为“份”。 比如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3,我们可以说Cl-为1份,Br-为2份,I-为三份。对吧?
而反应后由于他们的总量不变,我们可以说Cl-变为3份,Br-还是2份,而I-变为1份。这下好啦,我们发现Br-的量没有变化,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只要还有I-存在,Cl2就不会与Br-反应。也就是说Cl2把两份的I-氧化成单质了,而同时有两份Cl-进入溶液。 下面就变成:多少份的Cl2可以氧化两份I-呢? 很明显只需要一份的Cl2呀。原溶液中有3份I- 那么就是1:3啦
B答案

设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的个数分别为1、2、3
反应后变成3、2、1

由反应:Cl2 + 2I- === 2Cl- + I2
可看作一个Cl2分子将两个I-氧化成I2,刚好满足题目要求。

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

二楼的方法虽简便,但存在巧合。如果题目中反应后的比值不是3:2:1,也就是说氯气把碘反应完后又与溴反应。我个人觉得用方程思想更实用。
答案选B,首先把氯气通入含有氯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同主族元素氧化性递减,其最低价离子的还原性递增,可知还原性的强弱为I->Br->Cl- .那么氯气通入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与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反应,所以氯气先与碘离子反应再与溴离子反应。根据题意知,反应后仍有碘离子存在,说明通入的氯气并没有把碘离子消耗完,更没有与溴离子反应。所以反应过程中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那么设原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溴离子的为2Xmol,碘离子的为3Xmol,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因为氯离子的增加数与碘离子的减少数相同,也就是说2Ymol就是碘离子的减少即氯离子的增加(注意:一个氯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又知
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为3:2:1,则可列方程X+2Y=3/2×2X或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