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的土地按不同的爵位应当分多大的面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53:31

所有封国的国君总称“诸侯”。周初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的情况如下:

等级 爵位 法定面积 举例

一 公国 50平方公里 齐、鲁

二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

三 伯国 35平方公里 申

四 子国 25平方公里 黄、罗、祝、邾

五 男国 25平方公里 许

六 附庸 不足25平方公里 萧

由上可知,西周初期的诸侯国领土很小,不少封国只是一个城。东周开始,各诸侯互相吞并,疆城才逐渐膨胀,各诸侯大国才建都,并成为和周王室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的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国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

由上,我们可以提出:(1)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庶子一律分封出去;(2)诸侯之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3)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作为禄田。这样,周王朝与分封诸侯国就保证了他们世世代代的血族统治,万里江山遂成一家。如下图示:

嫡长子(大宗)——承袭王位

周天子 嫡长子(大宗)——承袭国君

众庶子(小宗)——分封诸侯 嫡长子(大宗)——卿大夫

众庶子(小宗)——分封卿大夫

众庶子(小宗)——分士

西周的时候,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同时实行分封制,当时的诸候有姜子牙,纣王的弟弟,还有一部分是他的亲属和伐纣功臣。然后,诸候们在封地上各自发展,实际上已形成独立的国家了。周武王给他们的封地,他们继续向外扩张,该诸候死后,他的儿子们都分到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