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古代史抗击匈奴没有李广的名字?寻求专业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57:45
为什么高中古代史抗击匈奴没有李广的名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说的李广,但是为什么李广没有出现在高中历史书里?难道他的功劳不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 虽说战功赫赫 但却官职不高 甚至没有手下高
  原因有下面几个
  李广为什么终生没有被封侯,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李广为一线人员。李广为汉朝名将,守卫边关、防御匈奴侵略的重任舍我其谁!李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一线工作人员。试想如果李广成了侯王,在朝廷为官,必然会分担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每天开会呀!学习呀!讨论呀、慰问呀!参观呀、考察呀等等,反而会误了守家护国的重任,影响了江山社稷的稳定。

  第二,李广家无余财。《史记》载:李广廉洁,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俗话说“天下乌鸦一样黑”。笔者以为“历代乌鸦一样黑”。汉朝也是这样。李广整天外出打仗,不会贪污受贿,不会克扣军晌,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钱财跑官要官、串门沟通、吃请送礼,当然也得不到朝廷官员的举荐,得不到皇王身边宠臣的欢心,近而也就得不到应得的爵位。

  第三,李广口拙不善言辞。《史记》载:“广讷口少言”。不客气地说,李广就是一只哑嘴的母鸡,只会拼命地下蛋,而不会张扬自己的成绩。在官场上,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有旋转腾升的可能。如果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必然会吃亏。说到底,既会下蛋又会咯嗒的才是好母鸡,既会干活又会宣传的才是好干部。

  第四,李广性格直爽、胸狭量小。李广被贬为民期间,曾遭一官吏刁难,待李广再次得到重用,第一件事就请皇上让那一官吏随其从军,并借故把其杀死,然后又向皇上请罪。一个大将军胸中竟不能容一个小小官吏,岂能容诸侯重任呢?再者,李广就算想治一个小官吏的性命,想点办法,用些手段,给其穿双小鞋,扣个帽子,就能实现目的。干什么非得直来直去,况且还要让皇上知道,岂不是很愚蠢?!

  综上分析,如果你是汉王,也不会给李广封侯。
  感觉和岳飞差不多

历史记录的大多数是指挥战争的主帅的名字,李广虽然有勇有谋,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立下很大功劳,但是,他在战争中的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先锋之类的将军,不是战争的主导,所以史书都不太提他。就像解放战争,毛泽东没有亲自参加过战斗,论战功绝对比不上开国十大元帅,但他却筹划了整个解放战争的过程。所以,论历史功绩,他最大。

李广以防守为主,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