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中为什么会生成虫,是米变成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06:49
还是空气中存在那种虫的卵,或者是米经过化学反应变成虫,再就是神灵变的(哈哈)

大米久存易生蛀虫,故应随吃随买。大米买回后应装入米桶(缸),在米桶内放上四至五包花椒(每包用花椒十克,包袋用纱布制成),可以防蛀;也可以在米桶内放一只干净的酒瓶,酒瓶口高于米面,瓶内装上一百克白酒,也能防蛀;如果在米桶底部放些生石灰(生石灰上可盖塑料布,以隔开米和生石灰),或者在大米中混合放入一些大蒜瓣,都能防蛀虫。
不管采用上述的何种方法,米桶盖一定要盖严。巧防大米生虫(1)在酒瓶中装上50克白酒,不盖盖儿,然后把装有酒的瓶子埋在米中,瓶口高出米面,将米袋封口。

我想大概是蛾子一类的昆虫,它们把卵产在稻花中,然后到每年夏天变成米虫钻出来,然后过一段时间长成蛾子,再买到稻田里产卵。
因为我家出现了不少蛾子,调查发现是从米箱里飞出来的。

是一种抗旱能力极强的昆虫,叫做米象。其特征如下:
米象
[中文名] 米象

[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 目 ] 鞘翅目

[ 科 ] 象虫科

[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卵长椭圆形,长约0.65—0.7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头壳短卵形,头顶区较宽;内隆脊直,且两端等粗,近乎线状;唇基侧突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