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向宋称臣还是向金称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20:35
还是两个都向?

都称过。

  夏崇宗被迫向金奉表称臣,金则割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禄泊以西之地给夏。西夏保证不再援救辽帝;如金欲征兵,亦当依应;若辽帝至其境,即当执送;此后,有别国使者路经夏境使金,夏亦不阻挠。

  宋夏和约议定后,元昊于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五月,向宋进“誓表”(接受议和的保证书),而宋仁宗也给元昊颁降了“誓诏”。同年十二月,宋朝派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奭充册礼使,东头供奉官合门祗候张士元为副使,前往西夏册封元昊为夏国主,赐“夏国主印”,至此,完成了宋夏和约的全过程。

  宋夏和约的主要内容,根据《长编》、《宋史·夏国传》等有关史书的记载,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六条:

  (一)夏主对宋称臣,奉正朔(按指循奉宋朝所颁历法)。

  (二)宋帝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并承认西夏现有领土。

  (三)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绵帛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总数为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包括净赐二十万,回赐五万五千)

  (四)置榷场于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及高平砦,(宋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但不通青盐。(即西夏青盐不得远销宋境)。

  (五)双方以前所俘军民各不归还,今后如有边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

  (六)两国边境划中为界,界内听筑城堡。

  六条主要内容,除了第四条对双方有利,西夏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尤其是第三条宋朝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换取了什么呢?西夏对宋称臣,奉正朔,而这点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西夏名义上虽然对宋称臣,但他们在实际上照样称帝,国号大夏,设置州郡,“自置官属”,一切同宋朝几乎没有差别。正如宋臣韩琦、范仲淹所指出:“(元昊)所获者大利,所屈者虚称”。“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

双重奴才

比宋要有准眼些 宋朝真垃圾.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金、宋都有

都称,人家看重实际利益,宋朝只重虚名

宋朝只重虚名,那是清朝。是宋朝人太实际了!比如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宋朝人没有魄力,也没有强烈的意愿扩张。还因为占领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