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是什么意思!?褒义还是贬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3:10:22

褒义
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外圆内方 ( wài yuán nèi fāng )
解 释 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绵里藏针、外柔内刚
反义词 外方内圆
英 文 velvet glove <be smooth on the surface,but firm at heart>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一枚铜钱,外圆内方,朴实无华,但古代先贤却在这小小钱币中悟出许多的道理。
《论语》“仁者可谓方也矣”。古代把“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人称做“方者”;而“圆”则具有圆滑世故、言虚行伪的意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所谓“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行方”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
黄炎培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做人应当方圆并用,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洪应明《菜根谭》:“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曾国藩家书》:“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
史上有很多精通“方圆”之道而成就功业的。如:诸葛亮、徐文远、曾国藩、勾践、乾隆二刘(刘统勋和刘纶)、同时期的刘墉、纪晓岚等具精此“变通”之道。刘宗元因严正刚直,藐视贵族,直言抨击官场丑恶,显得锋芒毕露。以至遭到种种报复和打压,最后流放南方,方才觉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将可退也。”
古人早已有“变通”之道,《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