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什么时代,文字狱盛行,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07:13:23
请各位帮帮忙
谢谢拉``

仁兄是在做作业吧?文字狱产生于明朝 ,在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时最为盛行。消极影响:1造成了社会的恐怖 2使中国的文化落后于西方 3对汉文化尤其是典籍造成了巨大损失 3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加剧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清朝的文字狱并不见得比明朝厉害的,只不过是较有民族色彩而已.它们都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其实任何朝代都有对思想进行控制,即使是现在.

乾隆时期,
它们都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对思想进行控制,

文字狱,是反动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寻摘字句,罗织罪名而构成的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而以清朝最为严重。

清王朝是满族贵州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人触犯群权和妨碍自己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十人乃至数百人。清朝最早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熙时的庄廷?(long龙)刊刻《明史》案。

浙江湖州富户庄廷?刊刻《明史》,书中有指斥满人的话,1663年(康熙二年)被人告发。当时庄廷?已死,仍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疆。

雍正时文字狱更甚。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乾隆即位后,文网更加严密,文字狱更加频繁。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有个叫徐述夔(kui葵)的人,著有《一柱楼》诗集,其中“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二句,被乾隆帝定为“大逆”,理由是借朝夕之“朝”读作朝代之“朝”,“要兴明朝而去我本朝”。结果不但把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尸,徐的孙子和为诗集校对的人也全都处死。凡此种种,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