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西周宗法制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9:03:23
课本上说,宗子是嫡长子。那么大宗是什么意思?它是名词吗?它指一个系统还是一个人?小宗又是什么?看了书以后很迷茫。希望高人解释。

大宗是指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大宗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

中国古代不是有句话叫“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个就是表示宗法制,简称大宗。

大宗指人的时候,就表示嫡长子,小宗指人,表示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与贵族等级里的层层封建是完全合拍的。如果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公刘》说:“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从宗法系统看,周天子乃是地位最高的宗子。周初,宗法制首先在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以后逐渐及于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具有了普遍性质。如此,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大宗就是嫡长子继承爵位之后称之为大宗 其他儿子就是小宗了 而且是相对来说的 好像诸侯王对周王来说是小宗,周王是大宗 但是诸侯王对下面的来说又是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