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捏馍”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4:27:41
蒸馒头(或馏馒头)出笼时,个别馒头或一个馒头的局部收缩,本来蓬松的馒头变得很致密。俗称“鬼捏馍”现象。求解。
"鬼捏馍"现象应蕴涵较深奥物理知识,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又大又白的冷馍上锅馏好,揭开笼盖时竟眼睁睁看着某个馒头急剧变小变青变硬,像有外力猛的将馒头内气体全部抽吸或压挤出去,变成小又硬的死面蛋儿.

因为起子,也就是碱式碳酸钠,没有正常分解,所以没有出来二氧化碳,所以就很"实在"

  “鬼捏馍”是指生活中蒸饪馒头或其他面食时出现的一种面制品不均匀收缩、食品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民间迷信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没有得到火神仙的保佑或屋里有脏东西的存在,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鬼捏馍”现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科学现象,只要采取相关措施是非常容易避免的。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蒸制过程中有冷凝水流注到了食品表面,导致生面坯不能完全膨胀,最终发展成为凹凸不平的表面。食品上的冷凝水有三种可能:
  1、由于锅盖或锅壁温度较低引起的冷凝水滴在了食品表面。
  2、由于烹饪开始时火候过大,引起食品内部和外部温差过大在食品表面形成了冷凝水。这种现象多见于包子和豆沙包等带馅的食品。
  3、开锅盖的时候冷空气瞬间和热食品相遇形成冷凝水。这种情形多见于冬天。

希望下面的资料可以给楼主提供帮助!

资料一:晋南过年蒸馍有自己的特色,面要头箩面,发面用酵不用碱。新绛、稷山、闻喜等地馍重半斤,多用铁制大笼,蒸出来的馍洁白细腻,吃起来香甜可口。下馍时讲究很多,揭开笼盖蒸气突然遇到冷空气,馍就会收缩变小变青,俗称“鬼捏馍”。为了避免“鬼捏馍”,预防习俗各异:稷山在锅台上放一锨烧红的炭,以烧鬼;夏县在锅边放一圈红线,再放上一把刀,以避邪驱鬼;闻喜则拿一瓢冷水倒在笼盖上,以冻鬼;垣曲县干脆在锅里放上枣刺,如果鬼来捏馍,就会被枣刺刺伤而逃。山西有“扫年”的习俗,古称“扫年”、“扫尘埃”。晋南称“扫刷”、“扫厦”,讲究过了腊月二十三即可进行。因二十三灶君及诸神已上天述职,人间无人管,称乱丝日。一年一度的年前大扫除,十分彻底,每家都要预先说定时间,全家出动,翻箱倒柜,里里外外,洗刷器皿,拆洗被褥,务使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新年。新绛民谣曰:“二十三,糖瓜儿,丢下七天年下儿。二十四,扫尘土,二十五蒸馍头…”闻喜县素有“过了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除尘土”的说法,腊月二十三大扫除的风俗至今仍流行山西境内。

资料二:馍,馒头也。它是北方人的主食。有时刚蒸好一笼馍,揭开笼盖一看,在一片又大又白的馍当中,却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又小又硬的死面蛋儿。同一块面团,又同时放入蒸笼里蒸,为什么有的馍又大又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