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青年人精神生活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02:09
RT,求各位大神帮下吧~学校搞得整个调查头大~
3000字左右
或者其他50几个=。=
1、通过调研活动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2、通过调研活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3、请你对所在的村或居委会年纪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一次调查统计,并介绍他们的晚年生活,以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
4、就你家乡青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5、请在你的家乡作一次旨在农民了解、拥护党的农村政策状况的民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6、根据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调查分析所在村或居委会居民的社会分层情况。
7、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8、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分析。
9、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0、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原因调研分析。
11、当地“农民工”用工问题的调研分析。
12、当地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13、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14、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
15、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农民兄弟在中国立国的过程中如何一次次地“拯救中国”进行着奉献,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验”,由“乡镇企
业的崛起”到浸殷着血汗的“中国制造”,从“因征夺农民土地而形成的地产繁荣”到今天的“因金融风暴而不得已返乡”,文章读来让人心酸。
农民除了土地,什么都没有,而土地又常被强行征用而缺乏保障;而今次当经济危机袭来,城市经济缺乏后劲时开始了农村市场的扩大内需之举;当大规模农民工返乡时,他们却不被计算在失业率的范畴之内,真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不再孤
中国宏观经济的萧条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沿海数以十万计的工厂陷入困境,大量工人被裁员,从10月份开始,百万农民工被迫提早返回乡村,他们将为这轮经济调整付出最大的代价,他们极可能是最受伤的群体。
吴晓波先生说:“1989年,我第一次行走中国。在此之前,我是一个成长在江南城市里的文学青年,我只读到过课本上的中国,在用5个月时间踏遍南部中国之后,我在社会底层触摸到什么叫贫困、什么叫绝望、什么叫不可更改的生活。我第一次知道农民对于中国的意义。在江西井冈山,我找到了袁文才的儿子,他的父亲在1927年把毛泽东迎到了山上,从此拉开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农民革命。我们在一堵泥墙前交谈,墙上涂着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它是60年前的遗迹,虽已褪色,却仍然无比醒目,如附着一个不灭的灵魂。我是在很多年后才恍然,袁文才和他的农民兄弟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地跟随毛泽东打天下,就是因了这六个字的鼓动。这六个字赢得了中国农民的心”。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运动的兴起,土地又一次回到了政府的手中,在其后的二十年里,农民以消极怠工来应对新的土地政策。到1978年,中国开始本轮改革开放,也是在那一年,安徽和四川的农民冒死开始包产到户,土地以承包制的方式再次回到农民手中,它对中国的意义非同寻常,三十年间,中国改革数次峰回路转,却始终没有爆发粮食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农民在一开始就自行解决了产能问题,这一景象与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在1990年推动休克式市场改革的时候,曾经爆发过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第二次拯救了中国。随着土地分包到户,耕作效率大为提升,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土地中溢出,可是当时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