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法制史的一道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45:33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请问该选什么?理由是什么?

这题是07年司法考试的原题吧……我读过来着……

选D。

A项,是实行分封制,取消郡县制。

B项,“改法为律”,是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伦理基础。

C项,“连坐”是指邻里间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如有人犯罪,则实行连坐,并不仅仅是指臣民之间的。

D项就是商鞅的观点了,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这题有点问题,因为C项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含有那个意思,所以从某个角度说,它也算是对的。因此有人觉得本题的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答案D,历史是死得,对的就是对的,没有理由。呵呵!
不选A及理由:商鞅是施行郡县制,取消分封制;
不选B及理由:“改法为律”,是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伦理基础。

不选C及理由:连坐是在其另一次变法当中得内容(前356及前350);
补充:也上仅属个人观点,如阁下有更高理解,请赐教!

很明显是D!A分封制是周王的做法
B不是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而是强调法律
C的连坐制度是不包括臣子的
D是正确的
呵呵,我们刚学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