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所体现的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23:26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备别人。’”孟子说:“那时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这篇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是什么???越详细越好~~~~谢谢!!!急用!!!!!!!!!
还有个问题:孟子说:“彼一时,此一时也”是不是他现在是怨天尤人的呢???

1.孟子思想有别与孔子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A孟子讲“义”孔子讲“仁”。
B孟子更加关心百姓疾苦,“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孟子关心民生疾苦的表现,本段孟子“有不豫色然”,“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都表现出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一方面表现出孟子的自信,另一方面更加表现出孟子急切想改变乱世的强烈愿望。
2.“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怨天”的意思了,“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应该是时候了。”但社会依然混乱,没有圣贤君主出现,也体现出“尤人”的意思。

愚见!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