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举贤不避亲的作者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4:28:29

求贤若渴 任人唯贤

来源:摘自《中国古代用人的思想和艺术》

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求贤若渴,十分重视选拔人才工作,把选拔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唐贞观年间,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发现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整天陷在事务堆里,一天之内要阅读处理几百件公文,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选拔人才这件大事,就生气地批评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就应该为我分忧,协助我操劳国家大事,要耳听得远,眼看得宽,拓宽识人渠道,为国家察仿贤能智慧之士。你们现在整天陷在事务堆里,哪有时间帮我选拔贤能之士呢?”于是给尚书省下诏书: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疑难重大的事务,才交给左右仆射处理,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从繁忙的事务堆里解放出来,让他们主要考虑国家大事,特别是考虑如何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问题。历史上诸如“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刘邦发布求贤诏”等故事都是有作为的帝王求贤若渴,把选拔人才作为成就大业的第一要务来抓的范例。
帝尧通过七种办法对舜进行考察后,认为舜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之才,于是决定起用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有人说:“帝位还是应该传给您的儿子丹朱。”帝尧说:“我儿子丹朱的德才都不能与舜相比,把帝位传给舜,虽然丹朱不高兴,但是对天下人有利;把帝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高兴了,但天下人受害。我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让丹朱一个人高兴啊!”于是,帝尧把帝位传给了舜。
任人唯贤不能机械以亲疏为标准,认为任人唯亲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任人唯贤就是任用自己亲属以外的人。关键是个“贤”字,只要是贤才,不管亲疏远近,都可以选用。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推荐与自己有矛盾的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任军尉是任人唯贤。
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问题。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选拔官吏上就非常注重德的标准,把德放在第一位。他对魏征说:“作为国君,一定要在选拔官吏上不能草率从事。我现在每做一件事,就会被天下人看到;每说一句话,就会被天下人听到。任用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大家都能得到勉励;任用一个坏人,其他不好的人就会投机钻营。所以,我知道用人是多么需要慎重啊!”魏征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说:“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