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2:41:00
“宋朝的枢密使”削弱了宰相的军权

但当选项中出现“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则选择了“三省六部制”,原因是什么?
北宋的枢密使是削弱宰相的军权三省六部制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 本质和目的不一样是么?题目上并没有说最早的措施。。

目的是不断完善政治系统。
  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勋封等事;
  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中书、门下省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落实。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诀策正确性;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六部的兵部你肯定熟悉了,再加上其他的部门 中书门下等等机构,就让宰相梳

理这些关系时更容易受到制衡,很难出现权倾朝野的现象

补充:枢密使的作用并不是“兵马大元帅”的性质,作用没有三省六部那么明确而平衡。

老实说三省六部就是后来的朝代们,建立行政部门时模仿的对象

三省六部是唐代制度,三省长官就是“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正式称呼(这是种差遣,不是官职),而中书、门下就是三省中的两个部门。

削宰相军权的就是宋代的“枢密院”制度。

你要认真读题啊 这应该是高中历史吧 恩 也许题干中是问最早的是哪个部门 所以就是唐的三省六部了

大司马

没分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