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位比三公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2:25:20

《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又《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
位比三公意思是说,地位或官职与三公一样。
因为三公是文职,所以位比三公一般来形容武职官员

如: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位比三公,讲地位堪比三公的地位。不过没听到过这句,是讲董卓还是曹操,董卓应该是居三公之上。

三公是国古代朝廷中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多个朝代都有这个称谓,不过各个朝代的三公又不一样。

周代 司马、司徒、司空。一说(太傅、太师、太保)
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成帝绥和元年 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名为大司徒

新,沿袭了西汉三公制。

东汉初仍设三公官。公元51年,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

汉光武帝,名义上仍设三公,但实权渐归尚书台。

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

公元208年,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后面就不说了,曹魏后又开三公,魏晋南北朝隋宋明清也有三公,不过此时的三公已经不能和曹魏以前的三公相比,基本属于虚衔。

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位比三公应该就是指位高权重之类的

恩!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