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结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49:47
古时候有个穷人拄着一根棍子一路乞讨到了心中的圣殿。
过去的时代有一些修行的僧人,托钵要饭修一本经书,并点化世人,不为名利,只为心中有信念。
现在感觉这些都像神话传说一样了。
民众什么都不相信,只在有事的时候信一下迷信,而迷信和信仰是相抵触的。
不合群的人是生存不下去的,只有生存才能继续修行,可是修行却是和现代的人格格不入的,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宗教已经失去他的本真,穆斯林可以在家挂着庆贺满五功的匾,佛教徒在研究吃那个肉不犯忌,吃那个肉不犯忌。基督教眼里只有钱。

众生放逸,智者精进;众生昏沉,智者清醒,
智者超越愚痴的人,就像赛马超越老弱的马匹。(偈29)

两位比库从佛陀那里得到禅观的题目后,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禅修。其中一位比库心不在焉,只知在火旁边取暖,整个初夜只知向年轻的沙马内拉谈话而浪费时光。另一位虔诚的比库则善尽比库的职责:初夜时经行,中夜时休息,后夜则再度禅修。由于他的精进和正念现前,所以很短的时间内就证得阿拉汉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这两位比库回去向佛陀顶礼问讯。佛陀问他们如何安居?懒惰又心不在焉的比库说另一位比库只是躺着休息、睡觉而浪费时间。佛陀就问道:「那么你自己呢?」他回答说自己在初夜的时候,靠在火旁边取暖,然后就整夜没睡。但佛陀太清楚他们两人安居的情形,所以就对懒惰的比库说:「你明明懒惰、心不在焉,却说自己精进努力、正念现前,而你的同修精进努力、正念现前,你却说人家懒惰、心不在焉。你就像羸弱、步履缓慢的马,而你的同修则是强壮、脚程敏捷的马。」

即使最恶劣的世道,也有好人存在。
即使最不易修行的时候,也有精进修行的人。

但是,好人和精进修行的人绝对不是怨天尤人发发牢骚自暴自弃的人。

不知楼主信奉什么?修行又为什么?是否有寻求真理的心?

不合群的人未必就生活不下去,个人认为好的艺术家哲学家都不会太合群
修行并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问题在于心中是否真想修行。想要写好字的人随时随地,不管是用毛笔钢笔还是木枝都可以练习,真想要修行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机会。并不一定是荒野。

譬如有一处珍宝,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人都想要获得,可能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有些迷失了,虽然还是在探索珍宝,但走错了路,这不代表着那珍宝本身有问题,同时也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找不到。
大多数人可能从来就是自私的,不相信的,或不坚定的,但是至今为止,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那样,也许你看到的前者多一些,但是没必要为这个抱怨,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接受它但没必要为他烦恼,如果每个人都是圣者,这个世界就用不着有宗教的概念了。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