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离间计失败的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0:32:38
请帮忙例举两、三例,感激不尽!

建文帝、方孝孺等人奉行儒家仁义治国的理论,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很得民心。但是他们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无法妥善应付来自燕王朱棣的威胁。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将建文帝和方孝孺等人逐渐推向了绝境。朝廷中能够带兵打仗的武将,在洪武朝已几乎被朱元璋赶尽杀绝。现在,上至文弱的建文帝,下至满腹诗书的方孝孺等人,面对来势汹汹的燕王朱棣却都束手无策。朱元璋为了能让子孙后代永享太平,将久经沙场的元勋宿将几乎斩杀殆尽,却没有想到,后世子孙的皇位将由谁来保卫呢?看来无论多么英雄伟大的人物都有失算的时候。当危险真正来临时,只剩皇帝一个孤家寡人和一群文人墨客坐以待毙。

  建文三年(1401)五月,前线战事节节失利,让方孝孺忧心如焚。这时,他的学生林嘉猷献上离间计。朝廷正无计可施,建文帝就同意了这种做法,命方孝孺给燕王世子朱高炽修书一封,企图离间他和朱棣之间的关系。没想到朱高炽生性谨慎,收到书信,根本就不启封,就连人带信都交给了燕王。离间计失败了,举朝上下更是一筹莫展,朝廷的失败只是早晚的事了。方孝孺此时的心境正如他在《闻鹃》这首诗中所写的一样悲凉: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土,始信鹃声能白头。

  大势将去的悲哀深深地笼罩在方孝孺的心头。一样的鹃声,不一样的心境,“物是人非”的感伤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建文四年六月,这场叔侄争夺皇位的大战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结束。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建文朝的遗臣们面对旧君新主,也都做了不同的选择。有的自杀殉难,有的投身新主,还有一些大臣退隐山林,从此销声匿迹……方孝孺既没有自杀,也没有投靠新主,更没有退隐,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奇特的结局。

  朱棣篡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无所不用其极。朱棣从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