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据,历史上‘力排众议’却导致失败的例子,详见里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46:20
我不知道我是否说明白了,众所周知我们平日里出现的都是领导者或者主要人物力排众议,使得事件出现完满结局甚至奇迹的事例

我想要由于同样的‘力排众议’,或者也可以说是独断专行,使得政治上的改革或者某一项军事行动意外失败的例子~~

我有一些要求:这个做出错误决断的人物不能是历史上被定性的一贯不听进言和不能明察事态的昏庸领导者,要是是一生多睿智,仅是智者千虑的更好~当然,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的损失越大越好~!

注意是领导者独断专行,而不是听进谗言之类的~~

这个问题是我前些天早上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这几天始终得不到答案...感到很困惑-_-|||

先谢谢各位了~!有劳各位帮忙~

分不是问题,必然高分~!哈哈
嗯嗯...诚如一楼朋友所言...可能是有些难....

我也在继续想......古今中外的例子都可以的~大家帮忙~

四楼说的是晁错吗??这个..我查查看~~

我感觉苻坚的那个答案最好~大家还有没有新的答案呢?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世祖符坚自恃强盛,决定灭掉东晋。公元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383年下诏进攻,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淝水,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见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直接导致符坚被杀,前秦帝国四分五裂。北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苏联大清洗

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时期海军建设指导方针

淝水之战的符坚算一个 三国时期 官渡之战的袁绍能不能算呢? 以及刘备

苏联四代领导人
诸葛亮北伐

符坚......不算吧?出兵和众臣的怂恿,文士的鼓吹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的时候,就是力排众议,没有任用大家都推荐的吴壹,而任用了先帝说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失败,诸葛亮冒险以空城计才逃得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