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欣赏文学作品,及其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7:08:29
我觉得问题最先出在中学的时候。当时老师给我们讲课文,让我们去揣摩句中的含义,我总是揣摩得不准确。

让我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拿出一段话,让你概括这段话主要在谈什么内容,我总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之后表达出来,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概括得很准确。但是老师在讲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句子中的一段话,把里面的关键词改成意思相近的词,来作为该段的主要内容。我那时候就很困惑,不知道到底是因为自己理解力差了,理解不了,概括不准确,还是答题的方法上有问题。

我也常常看一些文学作品。如果是带有议论的,我会看其中的观点,看他们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时代,是否有指导意义,引证说理是否准确精彩,这样来赏析。可是遇到散文,我就感到非常为难。有时候觉得自己体察不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图,抓不住线索。不是说散文是形散神聚吗,我却找不到贯穿文章的“神”。因此总是读得一头雾水。一些被书评者成为“雅俗共赏”的读物更是让我对自己的文学水平感到困惑,甚至略有些伤感。

在现实中,我似乎也总是无法体察人家的“言外之意”,还因此作出一些比较不聪明的举动。我想,这与我的语文功底差也不无关系。因为我无法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他表面的语言中隐含的一些意图或者想法,就跟分析课文时我无法准确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无法准确的理解某一段话的主题是一个道理。

我想在这方面提高自己,不知各位是否能帮我分析一下自己的原因。我又该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并有所提高。

谢谢!

这是一种智慧,需要锻炼的智慧.看书当然是最好的手段,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却都忘了他的后半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以其美妙不可言及其求读的心之艰辛可见.苦尽方有甘来.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或者已经走了偏路,是很让头疼的.但应该去努力,不知道你多大了.如果上高中,完全有机会很容易找到兴趣.读书,读名著,肯定有懂有不懂,当然先看懂的,但不懂的不能轻易放过,仔细咀嚼之后也许方能进入境界. 网上或者书上赏析文章也不少,对于太隔膜的东西不妨看看.触类旁通,了解一些知识也是必要的.
听别人的话,就是幽默的学问了.能理解了晦涩的东西,简单的就好说.

你所提到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学生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目前电视网络等快餐式的传媒方式一方面带来了信息的大量化还有直接化,另一方面直接化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举例: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之不需要人们做太多的隐藏,说话行为都比较直接,有“言外之意”的必要性不大,再加上社会本身的发展,人们可以越来越多的直接表达自己言论的意义,太晦涩的东西存在的价值在减小,所以你的难处,不是个别的问题,应该当作普遍问题来解
(一)关于在现代文阅读上你的概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完整的概括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方法是断句,把每一句的大意写出,然后综合几句的意思,进行组合,注意:是组合,而不是合并。必须要去除意义不大的地方,以最简洁的方式概括
2文章中的话必须要做到有目标的提取。一般来说,自己进行的总结多多少少会带上主观的痕迹,而主观影响受到时代,生活方式,个人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很难避免会对原文的意思造成曲解,但是文中所提到老师的做法也不是很妥当,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使用原文中心句再加上自己的概括
3还有,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那种充分的人性化教学方式,很多看似主观回答的东西,实际上已经被套上了客观的条框。不过时代在进步,你的那个喜欢自己总结的习惯是个好习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对你的益处
(二)关于散文阅读的问题
首先,文章没有绝对的形式,散文中会有议论和铺陈,大篇幅的抒情感叹绝对是一片失败之作。当然,散文中所要体会作者的观点不会像议论文中那么清晰,这就需要一定的读数技巧了,像你所提到的那些用来读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