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在俗语或其他地方又叫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3:10:16
急用,谢了
比如又叫 家书。
集思广益

尺牍
信札

情书,
情报

就叫 书

letter

书信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信,是人们交流感情、传递消息的工具。可是,你知道信的有趣经历吗?
古时候,在纸发明前,常见的“书信”是木牍,又称“尺牍”。后来尺牍也就成了书信的通称。古人还把写在绸子上,然后夹在一物中间寄出,叫做“尺素”的来指书信。“鲤鱼”也可代指书信。典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鸿雁传书,则典出《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也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还有一种信是口信。传递口信是极其庄重、严肃的事。为了保证口信传递得全面而准确,邮递员往往把内容编成歌谣,边走边念。在神秘的古印加帝国,流行的就是口信。历史上最出名的口信出在希腊。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侵略希腊,雅典名将米太雅第用少量的军队,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米太雅第命令一位部下以极快速度奔回去,向国内报告这个好消息。这个报信的人一口气跑了42公里,奔到城门口,只说了句:“我们胜利了!”就力竭倒地而死了。

通过实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物信”。在西方,人们常常寄递棕榈枝祝贺胜利。英国那些临阵脱逃的战士,往往会接到别人寄来的白羽毛。白羽毛含有蔑视的意思。假如古罗马皇帝给下属送去白羽毛,这个下属将终身受到凌辱。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小伙子用不同的树叶送交姑娘,这就是“树叶信”。我国景颇族中,小伙子为了表达爱情,把彩线扎好的芭蕉叶包交给情人,姑娘看到里面有沙枝、野芥子叶、石根哈等树叶时,就沉浸于爱情的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