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谕碑介绍,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1:44:23

  1. 圣谕碑碑身高2.1米、宽1米、厚0.2米,红砂石质,位于广汉房湖公园内的圣谕碑,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于大顺二年(公元1644年)下令为其扬威所立。是目前仅存研究张献忠起义的宝贵资料,该碑已被收入《中国历史名胜大词典》一书。1991年4月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 文物资料:

    原立于广汉市西门外万人坟前,1934年移至公园内,1956年建亭保护。坐北向南。碑高2.1米,宽1米,厚0.20米。碑首刻有龙文,额题“圣谕”。碑文楷书竖排阴刻“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字径0.10米,字距3厘米,落款为“大顺二年(1645)二月十三日”。碑阴原为阎锡命的圣谕六言注释,后被南明平寇将军,于隆武二年(1646)改刻为万人坟碑记。碑文为“崇祯十七年(1644),逆贼张献忠乱蜀将汉州人杀戮数十万,于奉命平寇复省,提兵过此痛彼白骨,覆以黄壤,爰题曰:“万人坟”是用立石。挂平寇将军印左都督杨展题。字迹风化剥蚀严重。

  南京鼓楼“康熙圣谕碑”----金石人文地理

  鼓楼“圣谕碑”的来历
  石碑藏鼓楼来历少人知,老南京人也许知道鼓楼公园中有一块康熙年间的“圣谕戒碑”,但很少有人知道“戒碑”上刻的内容是康熙皇帝告诫官员“洁己爱民,奉公守法”。
  进入鼓楼,中间就竖立着“圣谕碑”。石碑由碑额、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通高5.4米,宽1.45米,碑额上镌蟠龙,正面中心刻有篆体的“圣谕”两字。由于民国初年鼓楼上层的阁楼修成了重楼,楼上加楼,碑额因此穿楼板而过,今天人们已无法看到戒碑的全貌。

  对于这块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圣谕碑”,真正知道其来历的人并不多。记者在现场问了几位工作人员以及游玩的市民,没有人知道这碑的内容。专家告诉记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为了根治黄河、了解民情、整顿吏治,于十一月初一到达江宁(南京)。次年,南京地方官员将康熙皇帝的“圣谕”和南巡的盛况刻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这就是“圣谕碑”。

  康熙告诫官员“洁己爱民”

  到底康熙的圣谕是什么呢?石碑上这样记载:初四日,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