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48:53
郭敬明和韩寒,到底那个更强?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给人感觉很相似的文学作品出现呢?尤其是80后风格的,简直可以说是泛滥...这样会不会在泛滥中,埋没真正的人才呢?

“80后”写手告别“80后” 本月底举行公开告别仪式 有评论家认为仅仅是一次商业炒作
?? “80后写作”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存在。韩寒、郭敬明、李傻傻、张悦然、蒋峰……他们已经成为媒体和公众最乐于追逐的群体。

?? 但近日,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色。同时,在本月底,二三十位有影响的“80后”写手将在京共同出席一个告别“80后”的盛大仪式。

??“80后”写手要告别“80后”

?? 记者在GOOGLE的搜索栏敲入“80后”这一词语,仅用了0.07秒就出现286万条与“80后”有关的文章。以韩寒、郭敬明等为代表的“80后”写手已成为媒体和公众最乐于追逐的群体。

?? 但就在“80后”持续高烧不断的今天,三位“80后”写手却推出一套“告别80后”的图书——《倒数三秒我们一起跑》(告别80后·小说卷)和《花朵消失在时光机场》(告别80后·美文卷)。该书策划者、时代经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张万文告诉记者,这套书提出了“告别80后”的概念,希望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色。

?? 该书三位主编陈景尧、吕晶、彭永胜都是“80后”写手。目前在重庆师范大学念书的吕晶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们开始了这套书的编辑工作,这套书收录了包括韩寒、李傻傻、易术等“80后”写手的代表性作品。

??“80后”成了“牛皮癣”

?? 其实,对“80后”这一概念部分写手早已有了不满。

?? 吕晶认为,一方面现在很多名气比较大的“80后”写手已经不屑于借助这一概念再炒作自己,而且不愿意与那些初出茅庐的“80后”写手为伍;另一方面,受商业利益的驱使,“80后”写作已经越来越泛滥,“我见过不少写手本身写作水平一般,但也开始凑这个热闹。”

?? “80后”写手李傻傻则直接表示:“对‘80后’这个概念我比较反感,本来我们想出这个说法是因为大家年龄差不多在网上玩比较有亲近感,现在它被用作一个文学概念,因为不少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写的东西,卖得还不错,它导致好像谁赚到钱谁就代表‘80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