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语文阅读题,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46:35
①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善读书者,并不贪走马观花之快,也不患囫囵呑枣之病,更

不满足于接受书里的现成结论。每当读到紧要处,便掩卷而思,预想和推测书里的观点,然

后再与书中的结论相对照。当作者与自己的观点相同时,便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慨;当

作者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时,便权衡得失,找出差距;当作者的思路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便学

其独创一格之妙。如此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时而掩卷而思,时而展卷读读,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善使用预测读书法的人,他每当拿到一本书,并不急于把

书打开,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静地“想书”。他先设想这本书的写法和观

点,接着再设想:要是这个题目到了自己手里,自己应该怎样来“做文章”。然后才翻书阅读。

每到重要之处,他并不急于抢读下文,而预测书的下文。就这样,他每读一本书,并不是把整本书原封不动地装进脑子里去,而是添上一些新颖独创的新鲜的东西。

③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大教学家高斯也说过:“若无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预测读书法的优点和可贵之外,就在于阅读时加进了思考和猜测,不至于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有的人在读书时,往往用别人的头脑思考,自己的思想受作者的牵制。这样书虽读得多,但却失去了读书的价值。应用预测读书法,就意味着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人,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掌握着导航的罗盘。

20.将下面四个短句恰当地填人①段画线处(2分)

A活跃思维力 B.集中注意力

C.提高读书的效率 D.强化对书本知识的印象

21.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并说明该段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BDAC
2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善于使用预测读书法,收获颇丰。以实例来说明预测读书法的使用及好处。
22、应用预测读书法,就意味着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人,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掌握着导航的罗盘。
23、读书,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