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6:12:35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些看到一只病蝉写他的微小和病弱,这又是一抑。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思想感情: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好好的活着。

把分给我吧!谢谢!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了解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的主题。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把分给我吧!

这篇短文选自香港作家卢玮銮的《承教小记》,抑:文中"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扬:文中”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在一抑一扬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蝉的生命意义的敬重.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些看到一只病蝉写他的微小和病弱,这又是一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