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杜甫、高适、王维字和号和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41:00

韦庄(836~910),字端己
杜甫(712-770):字子美
高适 (703—765) ,字达夫
王维(701-760),字摩诘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末五代诗人。唐代乾宁年间考中进士,后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又任西蜀安抚副使,力劝王蜀称帝建立蜀国,以功拜相。韦庄诗风清丽飘逸,近体诗尤为后人所称道,韦庄又是唐末五代时期重要词人,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高适简介: 高适(703—765),字达夫,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二十岁曾到长安,死于长安。 他的祖父高儡(侃)是唐高宗时的名将,父亲崇文曾任韶州长史。因此高适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