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诸位中医高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8:26:18
请教诸位高手,《内经 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什么意思?谢谢

“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素体阴虚,温病热症经久不愈或久泻伤阴,或用温燥药过多。不仅伤脾败胃,苦寒太过亦化燥伤阴,导致阴液亏损,不能制火,阳气相对偏盛,从而引起发热,此即《素问,逆调论》所指出的:“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意即用苦寒药治疗热证,而热不退,反见增重,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故治疗应滋阴补肾。因热病易致阴伤,逼津外泄而消烁阴津,是耗伤机体阴液,唐代王冰解释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意是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光火盛。迨至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作了较为全面而具体阐释,谓:“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

“寒之”就是用寒药来治疗它,“寒之而热”就是用了寒药来治疗热病,热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这个时候呢就要“取之阴”,就是从阴的方面考虑,因为原来辩的证是实热,也就是阳盛则热,所以用寒药来除热,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也是《内经》里的),但是现在说白了就是治错了,那就得从它的对立面考虑,阴虚也能发热,就得取之阴,不光从阴的方面考虑,还要懂得是阴虚发热,滋阴清热即可

这句话说的是“阴阳偏盛”的问题。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阳偏盛和阴偏盛病机的特点。前者其病属热属实,后者其病属寒属实。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阳偏盛或阴偏盛等病理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阳盛则热: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故曰:“阳盛则热”;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