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和开悟有何区别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21:46
见性和开悟有何区别吗?
见性和开悟就代表着成佛或是成菩萨吗?
教下和宗门分别是啥意思啊??

菩萨从发心开始,直至成佛;共有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
其中,第七住位明心;第十住位见性。可见,明心见性仅在第二十个阶位,尚有三十二阶位没有进修,离成佛还很遥远。
又:圆满五十二阶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无量数劫)。
其中,初信位至初地位,一大阿僧祗劫;初地至八地,第二大阿僧祗劫;八地至佛,第三大阿僧祗劫。可见,明心见性尚未圆满三分之一的路程,离究竟成佛还很遥远。

禅宗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是指成就究竟佛,在“六即佛”中,处于“分证即佛”之前。之所以讲“见性成佛”,是因为:
明心见性具足,即能在成佛的道路上永不转退。方便说为“见性成佛”。其次,妙觉位菩萨出现世间成佛,要示现“成道”一相:在菩提树下也要经历“明心见性”这一关。复次,妙觉位菩萨明心见性与六住位菩萨明心见性,所明之心,所见之性,在体性上无二无别;无非前者已经究竟清净,后者尚有无量污染种子需要修除污染性。再次,明心所明之心,是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真心。此真心,一切有情皆是同一体性,即是“法身”、“如来”、“真如”、“涅磐”......即是佛法第一义谛。
因此,若能明心,即能真正进入大乘门,永不转退;即能入菩萨数,真正实修六度万行;即能同时成就解脱功德;即能真正发起般若智慧;即能渐渐通达大乘,了知“如来真实义”。如《心经》所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实修般若波罗蜜,是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的原因。可见,明心在成佛的道路上,是“凡圣”的分野,是“里程碑”性质的一关,极为重要。

宗门是指禅宗,教下是指佛教中除禅宗以外的其余法门。二者合称“宗教”,这是汉语“宗教”一词的原本意义。后因西方文化进入,“宗教”一词失去愿意。成为泛指。

关于开悟明心,末学熏习善知识宣说,整理而得如下浅见,供楼主参考:
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