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之战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5:50:55
近代史名词 如题,知道多少说多少,多谢赐教

1900年 6月15日,八国联军海军头目密谋夺取大沽炮台,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人登陆。16日,各国海军头目联合向大沽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暂借"炮台,限定在17日凌晨2时以前必须将炮台交出,否则将用武力夺取。当天下午,俄、英、德等国的小分队相继登陆,配合日军小分队完成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炮台的准备。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八国联军的无理要求,并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大沽之战
  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是天津的门户,在南岸建有炮台3座,北岸1座,共安炮200余门,守军3000人。在南岸炮台侧后及海河两岸还驻有预备队5000人,由直隶总督潭延襄统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咸丰七年(1857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未达“修约”目的,遂策划北犯。
  八年三月,英法舰船20余艘载兵2600余人,驶抵大沽口外。四月初八,联军炮艇6艘发炮轰击大沽两岸炮台,掩护陆战队千余人在炮台侧翼登陆。守军发炮还击,击沉击伤敌战舰4艘,毙伤敌近百人。当敌接近炮台时,守台清军冲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谭延襄竟弃军先逃,后路驻军不战而溃,守台清军先后牺牲300余人,两岸炮台终为联军所占。五月初十,联军舰船驶抵天津城下,逼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九年五月十七日,联军舰船22艘,载兵2100余人,再次驶抵大沽口外,要求护送公使进京换约。这时,大沽口的防御在僧格林沁领导下,已大大加强,两岸炮台增至6座,新安各型大炮60门,并在海口设置了铁链、木桩,加强了工事,进行了演练。另在北塘、新河、新城等地驻守马步队2600余人,在双港新修炮台13座,驻兵6000人,保障大沽侧翼和纵深的安全。二十五日,联军炮艇 13艘驶人海口,强行拆除障碍物,并炮轰两岸炮台。清军发炮还击,击中敌旗舰,伤英海军司令贺布。联军陆战队千余人在南岸登陆,僧格林沁急调火器队据壕击敌,粉碎敌进攻。此战共击沉、击伤敌舰船6艘,毙伤敌484人。联军惨败,英法政府决心扩大侵华战争。十年六月初七,联军舰船百余艘,载 1.7万余人,第三次驶抵大沽,拟逼清廷“赔礼道歉”,履行《天津条约》,增加战争赔款。
  僧格林沁准备与敌野战,为集中兵力,尽撤北塘守军。联军万余人乘隙在北塘登陆,连占新河、塘沽,迂回侧击北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