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日本的天皇 或者将军 为什么缔造如中国那样彻底的中央集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26:05
还有:科举制为什么没有进入日本

错了,日本从来也没有中国那样的中央集权!日本是分权国家,是和欧洲一样的,正宗的分封建制国家(封建)。而中国不是正宗的封建国家。
可以从日本历史来看,大化革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虽然大化革新以唐代制度为蓝本,科举制度确实没有引进。这时天皇是有实权的。
为征讨北海道的虾夷人,天皇召集地方豪族,天皇授权去征讨,豪族的首领就是征夷大将军。原本只是临时职位,后来日本皇室势力衰弱,地方势力加大,拥兵自重的地方豪族就成为地方实际统治者。自镰仓幕府开始,将军就是全日本武士的首领。武将掌权开始。
幕府统治是分封领地的方式,大名的领地叫藩,大名有自己的家臣,叫藩士。藩士效忠大名,不对幕府负责。这个中国周代分封诸侯是一样的。
日本是诸侯封建国家,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日本从来没有中国那样的所谓彻底的中央集权!

日本天皇从古至今几乎没有多长时间是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从摄政关白到幕府时期,日本天皇都是处于傀儡地位,这和日本皇室长期在少数几个家族间通婚,最终外戚专权是分不开的。

比如,藤原家族的女孩,这些女孩子中大部分在10岁前就要学会谈情说爱之道,15岁之前就生儿育女,而且他们家族的女性还创造了惊人的生育记录,公元724年到1900年裕仁出生之间的76代天皇中,有54人是她们生育的。藤原家族这样的外戚通过这种姻亲手段控制了整个日本,甚至一奶同胞的三姐妹都可以同时是当时的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

中国的科举制度对日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拿奈良时代为例,当时的官吏录用考试跟唐朝几乎是一样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等六科(唐朝〈日知录〉中有记载,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日本奈良时代的生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而没有‘乡贡’。日本仿唐代教育制度,设中央、地方两级学校,中央设大学寮,有学生430人,地方设国学,大国有学生50人,上国40人,中国30人,小国20人。

官员的来源主要就是从这些学生中选拔,考试的内容,唐朝和奈良朝的规定是基本相同的。唐朝规定秀才‘试方略策五道’奈良朝规定‘试方略策二条’。考试成绩都是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判分。凡在四等以上者皆可考取,四等以下者皆落选。秀才科考试难度较大,在日本,自奈良时代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