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其他星球的直径和体积的呢以及可以宇宙的大小是用什么测量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06:14

- -!我无语了,没有一个知道真正测量在N光年以外的恒星及行星的方法,全都在,滥竽充数想混分的!
我来简单说说吧,首先先要测量的是恒星,而恒星的测量则是靠他表面辐射点红外线来测量的,因为在宇宙中不论是任何物体都会辐射红外微波,而红外线是波长最长,最不容易被物体阻挡的,所以只要检测不同类型的红外线微波,就可以检测到恒星了。
而检测恒星的距离,这是由射线的红移来决定的。
首先先告诉楼主一些关于射线的小常识。

大家应该知道,射线一共分为3大类,分别为波长最长的红外线,和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即波长最短的紫外线。
而红移的判断方法这是根据一个物体它本身的速度,与它辐射出来的射线的光谱位置移动,来判断物体是在远离我们还是靠近我们,而根据光谱变化的频率来判断它与我们的距离。
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通过这个检测与计算来判定,一颗恒星他的位置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

而测量出恒星后,再想测量出他是否还有行星,那就要通过一系列的排除法,检测法,概率计算的才能勉强的判断是否有行星,至于想知道有几颗,目前的技术也许还未达到这样的检测水平。
我也可以简单的说说排除法在行星探测上起到的作用,比如如果是双星,或多连星那么有行星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在双星及多连星的引力作用下,行星连形成的机会也没有。还有蓝超巨星,红超巨星也不会有行星存在,因为蓝超巨星所释放的光和热在他的引力范围,足以是宇宙中几乎所有东西汽化,所以不可能有行星体出现,红超巨刚好星相反,他是某一颗类似太阳一样的恒星进入了衰老期,由氢聚变变成了氦聚变,所以急剧膨胀,使原来在它引力范围内的一切遭受毁灭性打击!

体积只要测一下直径,代公式算一下就可以了。半径的测量完全是一个几何问题,先用三角法测得星球的距离,再由从地球上观测其大小可算出实际直径。

质量要用到力学知识,也比较简单。在天文观测中测量星球围绕中心天体的速度或周期,再测量运行半径,就可以用开普勒定律(或牛顿定律)算出来。

太阳系内的很简单,直接用望远镜观测。
遥远的恒星无法看出圆面,那么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确定恒星的类型与表面温度,而恒星的绝对星等是跟表面温度与表面积相关的,那么只要知道了恒星的距离就可以通过观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