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什么三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5:18:27
成语!!!!!!!!!急!!!!!!!!!!

退避三舍

拼 音 tuì bì sān shè
解 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原文:
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译文:
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假如晋、楚两国交战,在中原相遇,我会命令我的军队退避您的军队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得到认可,我左手拿鞭子和弓箭,右手带着盛着弓箭的袋子,来与您交战。”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承诺,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