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十大误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8:03:19
求整篇的,我只找到前7哦。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