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节要吃多少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37:24
要比较精确的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徐州人正是以这种方式体现出自己的艰苦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实在值得赞叹。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渊源历史。据历史典籍记载,在宋朝之前,我国宫廷宴席上都是以羊肉为主。到了元朝,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占到了统帅地位,占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要多。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启迪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对烹饪美食的研究。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
新麦登场,新酒酿成,羊肥味美,便于操办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为吃伏羊开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几天,徐州人吃伏羊历史悠久,地处丘陵地带,青山绿水,青草茂盛。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鲜嫩可口,肥瘦香间,膻味极小,加上徐州特有的精制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种香料烹制,其味香醇汁厚不腻,汤色美白令人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