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整首诗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12:4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

韩信、岳飞、李善长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因此被杀。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激流勇退,去官归隐,因此,苟全性命,更以广阔的胸怀,引起后人景仰。这种走法,叫"功成身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

韩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旧五代史·梁书·氏叔琮等传论》:“叔琮而下,咸以鹰犬之才,适遇云龙之会,勤劳王室,践履将坛,然俱不得其死,岂不惜哉。得非鸟尽弓藏,理当如此耶?”

  “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几千年。应该说,文臣武将,被圣上用过之后,就像不幸的女人一样,成了一件随手被扔的衣服,这着实是让人心寒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封建社会以所谓的道德定国,在某些朝代,皇上有时也“恩养”了一群唯命是从的老朽,这些老朽是“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他们有一个特点,皇上在时,唯命是从,皇上归天,就要以元老、功臣自居,拿着破弓,到处耀武扬威,祸国殃民。

  目下,皇上之类,早已死了,我们都是人格独立的人。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把情感升华为理性。飞鸟既然尽了,良弓为什么不可以收藏起来呢?人人手捧一只弓,沉醉于往日射雕之战功,怎么耕田?如何做工?鸟尽而弓不藏,这就好比冬天到了而不收起电风扇,温度在零度以下还开着电冰箱,这不符合节约闹革命的原则。

  “苏修”时期,我们批判了他们的一座雕塑《铸剑为犁》,雕塑的主体形象是一个猛士把战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