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采陶出自什么时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6:50:03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鹳鱼石斧图彩陶虹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见彩图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出土)。②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记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葫芦形人面纹彩陶瓶(陕西临潼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定的感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3900年前后。其纹饰有:①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②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④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
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
叶纹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其纹饰有:①人物纹,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绘有15人分3组手拉手跳舞的形象(见彩图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青海大通出土);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见彩图螺旋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甘肃永靖出土)。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