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资产的周转天数和次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53:46
以应收账款周转为例。
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400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23880万元。则:

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周转次数)=240000/23880=10.05(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10.05=36.32(天)

周转次数10.05次,理论上表示为:本年240000万元的收入额周转了10.05次。这意思对专业人员来说都很难理解。企业的老板很多人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经常问:“我这240000万元有的还没收回来,哪来的周转呢?收回来的用到再购料或其他地方去了,这10.05次是什么意思呢?这笔款我并没有使用了10.05次啊."对老板这样的发问,我真的不能解释,其实我本对对这个次数是什么意思也不能真正理解.

周转天数就是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在例中周转一次需要36.32天.这也很难理解."货款经常被人欠了半年一年都收不回来,收回来的,有需要用钱的地方,一次的付出去了,根本就不要一天时间就完了.怎么就36.32天呢?这是怎么意思?"我也不能回答,因为自已都无法通俗的理解这个意思,更谈不上向别人解释了.

周转天数和次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通俗的解释?

PS:我也不太理解,看到别人的评论,感觉很通俗易懂。见下文:

简单、通俗理解:你卖玩具,10元1个,赊销,卖出去1个收回钱再卖下1个。1年你卖出去10个,那你全年销售收入100元,你的应收账款平均额10元,你的周转率就是10次。

可以看出,周转率就是收回应收款的次数。这里要搞清楚,会计概念、财务概念是不一样的。假设的都是收回全部款项再进行下一次销售。因为你手头就那么点资金,全部收回才能再生产。

这是最简单的模型,实际上,销售不一定是赊销,销售确认时间也比较多样化,计算应收账款的平均额也不会是简单的期初+期末/2。算是个简化的财务指标吧

结合周转天数理解吧,如上面的例子,1年卖出去10个,周转10次,360天/10次=36天,也就是你的资金(收入)要被买家占用36天才能变现。

再比如别人对于存货周转次数的理解,如下:

把它定义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即多久的存货周转次数,我把它定义在一年,也就是说一年内你的存货能够全部卖出多少次。从其公式角度讲也很好理解,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大部分来自于你卖出商品的进货价(也就是说你花费10元买进一个产品,以15元对外销售,那么粗略计算销售成本为10元)。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公式理解为一年内你能卖出多少存货/你现在有多少存货,得出你一年内的存货能够周转几次,即存货周转次数。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计算的正确性。首先,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原因,使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能正确反映公司销售的实际情况。其次,某些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方式。再次,有些公司采取大量收取现金方式进行销售。最后,有些公司年末销售量大量增加或年末销售量大量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或周转天数造成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应将公司本期指标和公司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公司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以上数据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值谈不上精确
比如说你开了家小店,,一季度盈利1000元,二季度盈利500元,三季度1500元,四季度3500元,季度平均盈利1625.实际上你每个季度都不是1625,(平均值是抽象的差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