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HVI 和它阳性代表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22:54
RT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便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爱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爱滋病是后天性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缺陷而导致严重机会感染及/或继发肿瘤并致命的一种疾病。爱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被识别并发展为全球大流行至2003年底,已累计导致两千余万人死亡。因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爱滋病的密切关系,该病毒通常也俗称为「爱滋病病毒」或「爱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作为逆转录病毒,在感染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将病毒根除。在2004年底,全球有约四千万被感染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同生存的人,该年并有三百余万人死於爱滋病;流行状况最为严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但该年涨幅最快的地区是东亚、东欧及中亚。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时期,特别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会存在於含有免疫细胞、血浆、淋巴液或组织液的某些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唾液或伤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体外环境中极不稳定。因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触、静脉注射、输血、分娩、哺乳等;但通常的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庭接触,比如完整皮肤间的接触、共用坐便器、接触汗液等,不会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唾液或泪液的通常接触(如社交吻礼或短暂接吻)也未有导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报告。

历史与现状
[编辑]
发现
爱滋病最早是於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被识别,早期的病人都是年轻的男同性恋者,因此爱滋病一度被称作「同性恋病」("gay disease"),并受到当时雷根保守政府的忽视。但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有识的医生与科学家的持续工作下,累积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爱滋病有一定的传染性致因(etiology),同时,因输血导致非同性恋者罹患爱滋病的病例逐渐增多,许多科学家开始调查此传染性病原。

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专门研究逆转录病毒与癌症关系的法国病毒学家路克·蒙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