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政治 地理 化学 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6:52:51
有1.5毫升2MOL每升的H2SO4溶液与15毫升3MOL每升的NA2CO3溶液,欲使其反应产生的CO2的量最多.则,正确的操作是:
A.把2种溶液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
B.把2种溶液缓慢混合并不断搅拌
C.把NA2CO3溶液滴加到H2SO4溶液中
D.把H2SO4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政治:
中国移动公司和手机厂家为客户量身订做手机主要是为了
A.生产出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问:为什么选B不选A?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一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30.假定甲生产着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一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现为400元.为什么呢?

地理:
杭州市一年中昼开始变长的一天是:冬至日,不应该是春分日吗?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30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
A .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为什么选C?

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还是地势低?

各位大大们.会什么答什么,谢谢~~
妹妹我要考试了,帮个忙~~~

先请原谅我对第一个题真的不知道…………
政治:A的表述确实是对的,但是B才是本质原因。生产者和经营者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商品价值,获得利润,所以选B

政治第二题:整个部门的生产率提高,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不变,依然是用260元货币表现(即:1.3件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260元货币),那么很容易就算出2件商品的价值量=260/1.3*2=400元

地理1: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之后就开始往北移。杭州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时昼长是最短的,所以从这里开始变长。注意题目说的是昼开始变长,而不是昼开始比夜长(这种就是春分啦~~~),所以是冬至日。

地理2:用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得到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该地地方时的12点,是太阳角度最高的,12点之前和之后的昼长相等,都为7小时。所以该地日出时间就是5点,离以120°E经线地方时为准的北京时间差半小时。每差15°地方时就差1小时,所以该地离120°E经线差了7.5°,又因为它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早,所以在120°E的东边,即为127.5°E

地理3:地势高的地方自转的半径大,圆周就大,线速度当然就大。

我来答地理
1、当地球位于冬至日时,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所有地区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时候,都是昼短夜长,而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延长,一直到春分这一天,全球昼夜等分,而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进入北半球,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北半球白昼时间延长是从冬至日就开始的了,只不过是过了春分以后开始昼长夜短罢了。
2、从题意可知,该城市的昼长时间为14个小时。而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昼长可以平均分为两个部分:早上的7个小时,下午的7个小时,而分界点就是该地地方时的12点,也就是正午(注意是地方时,不是北京时间),那么用早上的7个小时加上该地日出的时间就等于11:30(北京时间),也就是说在北京时间11:30的时候,该地它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所以比北京时间早着半个小时,位置比北京更靠东,一小时相差15°,那现在半小时,就相差7.5°了,所以选C.
3、肯定是地势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大嘛

第一题大概是快速搅拌——通过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