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交易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2:10:52
碳减排交易的操作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网上找了很多解释,因为我完全没接触过这个行业,看了很多解释都没看明白。
例如有个这样的解释:“发达国家政府为完成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就把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分给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自我技术改造可以完成一部分减排指标,但大部分减排指标还得购买,否则就会出现成本过高的问题。例如一家日本企业要减排1吨二氧化碳,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所需成本是81美元,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每吨仅7到8欧元。发达国家的这些大企业就是最终的买家,由他们来购买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是怎么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是指这些碳可以排放到中国(好像也不太可能)等待高人指点,谢谢咯

1、简单来讲《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但是目前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 ,远不能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
2、目前,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已经制定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欧盟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欧盟碳排放市场开始交易以来,交易量和成交金额稳步上升。中国工厂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化工厂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性的氢氟烃气体,可获得碳排放信用。这种信用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可售得5美元至15美元。据业内估计,用于减少氢氟烃气体排放的洗涤塔装置安装费用很低廉,一般工厂的安装费用介于1000万至3000万美元之间。安装此类装置,可产生数以百万计的碳排放信用,因为HFC-23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许多倍。气候变化资本公司从中国氢氟烃气体项目获得了约5000万核证减排量即碳排放信用,价值高达7.5亿美元。碳排放信用额度的最终买家是发达国家政府,它们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这种做法完全合法,但也让工厂和企业得以通过碳排放信用交易获取大量利润。

假设发达国家只能排放10吨,但实际上为了发展经济它要排放11吨。如果不排放这1吨,他gdp上不好看;如果通过清洁技术减排这1吨,他要花80美元(因为他的能源利用率已经很高了,再高一点要很多钱的,边际..)所以,他花了10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的,技术低下的,减排潜力巨大的..)减排1吨,以此抵消他多排放的1吨。

理论上,发达国家出了出资支持之外,还可以在技术上提供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但实际上他们不会提供技术的,那可是核心竞争力啊~

这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到2012年发达国家要比1990减排一定量的温室气体。但是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为了实现双赢,议定书提供了3种减排的合作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项目实现的减排量,用来自己的抵偿减排指标。

这个机制有一整套方法学系统,需要经过联合国的批准才能有效。这实际上是一种虚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