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为题的600字作文!高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6:09:17
快啊!急求!好文章!再追加50分!

外人借书固然容易对付,然好友借书,却破费思量。不借伤感情,借了忐忑不安,唯恐泥牛入海。出借钱物,时间一久也就忘记,即使不忘也不愿意提及;出借书,哪怕原本只值五、六元一本,也切切在心,念念不忘。至今,那些借走无归的书,为谁人所借、是何书名、曾购何处,大概价格,心里依然摊得明了。记得有个同学,书借走后杳无音信,过了好久忽临我家,我见他手未带书,料又来借,未等他开口,抢在前头说:呀,你上回借去那些书没有带着来?——我最近要用一下呢。他就不好意思再借了。有些人,在借前明明说定归还期限,谁知期限一过不见人影,让人气不打一处来。还有一同学,借走很多书后失踪近乎一年,硬让我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牵肠挂肚”,后来忍不住去他家催讨,结果他的家人说那些书没了,颇让我忿然,至后不再往来。
借走书的人,其实他们根本无法体会那些书在藏书者内心的分量。也许他们会觉得那只不过是几本书而已,能值几个钱,何必如此“小题大做”。但在藏书者的心目中,这些书的珍贵如同面包对于饿鬼的重要。而且,书不但参与了他的精神构建,而且似乎更是他灵魂的组成部分,是他整座精神庙宇的构筑物,一砖一瓦都容不得少。借走书,就意味着在拆卸他的精神建筑,那种感受如同刀子肢解他的身体。
体尝到自己的“痛苦”,因而我一般很少向人家借书。如遇好书,先探问何处有卖,然后去买之。若无处可买,赧然借之,读时加倍呵护,阅罢准时归还。若原书有破损处,也会学“有残帙缺损者,能代为补缀,必力为补缀”的南陵徐积余那样,一一粘补。
从古至今,其实不肯借书者比比皆是。《苌楚斋随笔》载,归有光曾找一个叫魏八的人借苏东坡写的两本书,可魏八死活不肯借,他便写信请官场上的友人“代为求之”,那个魏八畏惧官老爷,才不得不借。这归有光也真有点不讲道理,人家不肯借,他竟然找有权有势的人压迫人家硬借。《泽山杂记》里有篇《景清借书》,说有个叫景清的人,风流倜傥,注重气节,考中举人后上京城国子监就学,见一个室友在看一本罕见的好书,经多次苦借,对方勉强同意,不过限明日即还。天刚亮室友就去索讨。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向你借过呀。室友气愤不已,向官长申诉。景清便拿了一本其它的书去见官长,说:这就是我夜里读的书。随即诵读起来。官长问申诉的学生,那书是你的吗?那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被官长斥骂出去。景清也紧随而出,把原先的书奉还给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