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为什么不称金朝辽朝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36:04
宋简直是最丢我们汉人脸的王朝了,没有统一全国,最好还被那些蛮族灭了。为什么;历史上在这一时期不称金朝辽朝,他们可比宋强多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就是给北人一分钱那也是我们服软。
那现在这么北方民族的后裔,比如当年的女真和蒙古等,称这段时期是宋朝还是金或辽朝
我觉得它很丢我们汉人脸,不配称宋朝
铁血强宋这书我知道,假的,没兴趣看

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自成特色并且充满瑰丽异彩。在它国力最为强盛的前期,即北宋时期,也只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疆域面积远比之前的汉唐、之后的明清小得多,对异族的军事战争也是败多胜少,最终不得不对强敌纳币、称兄称叔才能取得一段时期的所谓的“边地无事”,先是“靖康之难”、后是老妇孤儿献城投降(宋汪元量《醉歌》诗:“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灭亡于金蒙铁蹄的武力攻势之下,所以人们往往谈及“汉唐盛世”,却不提到宋代;但是,作为一个秉承了华夏文化的中原王朝,北宋先后与辽、西夏和金等较强的少数民族并存,南宋也与金、蒙古等政权长期对峙,在这个又和又战三百多年的历史时期里,汉民族比较先进的文化意识、生产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那里,并且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之间也相互交流和影响,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相互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
过去有一种说法,把上古的夏商周称为“前三代”,认为这些时期是华夏民族最为理想和美好的时代,但又把中古的汉唐宋称为“后三代”,在这里很显然也把宋代划进了“理想时代”的畛域,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看到宋代有武功委靡的缺点,也一度落下了“积贫积弱”的痼疾,但是宋代繁荣发达的商业经济、群星闪烁的文学艺术、厚重扎实的学术思想、赏心悦目的科学技术,却常常为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国学大师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一文中对此总结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浙江大学的杨渭生教授也认为:“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两宋文化史研究》)。

宋代的历史特别是北宋的历史别长期的误解了,澶渊之盟的结果是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辽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辽30万岁币,后来加到50万。但着30万的岁币相对于北宋的国民年收入特别是对外海上贸易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但对于辽国就是很大一笔数目了。由于澶渊之盟宋辽两国在后来的100多年里几乎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争,真正在和北宋作战的是西夏,当时北宋的精锐部队几乎都是在西线与西夏作战或布防。在水浒里鲁智深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都是在当时对西夏作战的名将,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欧阳修,他也在对西夏的前线呆过,在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