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面的故事哪里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1:08:04

梅毒的克星――欧立希发明“606”的故事
19世纪,各种传染病的细菌陆续被发现。可是,如何防治、消灭这些可恶的小东西,却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1909年,德国科学家欧立希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名叫“606”的药剂,为医学界开辟了一条用化学药物杀死病菌的崭新道路。

保罗.欧立希是一位年轻的德国医生,他对细菌学极其感兴趣。在医院里,他常常看到许多受各种细菌折磨的病人,尤其是那些苦不堪言的梅毒患者。欧立希心想,如果有一种药物,既能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菌,同时又对人体安全无害,那么细菌也就不再那么令人生畏了。

欧立希的老师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他首创的“细菌染色法”――即用染料使细菌着色的办法,为细菌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给欧立希以极大的启发:“既然染料能渗入细菌内部,使细菌着色而死亡,那么借用染料能不能在生物体内杀死病菌呢?”欧立希决定试试看。

欧立希和助手选择了锥体虫作试验,这种锥体虫进入小白鼠的血液后会不断繁殖,最后使小白鼠得病死亡。他们把含有锥体虫的血液注射到健康的小白鼠身上,再给小白鼠注射染料。

一种染料试过了,再换另一种。欧立希和助手们一丝不苟地重复着实验,认真地观察、记录,希望能够发现某种染料能挽救小白鼠的生命。可是,用在小白鼠身上的染料已经达到500种了,仍不见效,千百只小白鼠都成了锥体虫的牺牲品。

“如果在染料中加入一些硫化物呢?”欧立希提出了新的看法,助手表示赞同。

这一次,欧立希往染料中加入一些硫化物,再把这种加入硫化物的染料注入害锥体虫病的小白鼠身上。

几天后,欧立希从病鼠身上抽出少量血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啊!血液里的锥体虫已经少了很多!”欧立希兴奋地大叫起来。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又过了几天,欧立希再次从病鼠身上抽取少量的血液进行观察,发现血液中的锥体虫比上次又减少了许多。但是,当欧立希发现血液中锥体虫完全消失时,小白鼠也死了。

助手不解地说:“锥体虫的消失,说明它们是被含有硫化物的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