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翻译的《哀希腊》出处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17:33
有没有知道马君武翻译的《哀希腊》最早发表在哪里,在那个集子里能够找到完整版。译文我有,主要是要找出处,谢谢!!!

《哀希腊》原名《The Isles of Greece》,作者Lord Byron(拜伦),这个被勃兰兑斯指认为“给他那个时代的诗歌文学打上了最后的决定性印记”的英国伟大诗人在他37年的短暂生命中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唐璜》是其后期最重要的一部长诗。这部“写出了宇宙间的普遍人性”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堪与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唯一诗篇。 作为英国历史人物的唐璜其实并不是一个英雄,相反他却是一个因为诱骗了某贵族少妇而被驱逐并到处流亡的青年无赖式的人物。他与拜伦本人某些经历和境遇的相似或许是他成为拜伦这部长诗的主人公的最大原因。但在拜伦笔下的唐璜同样不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无论是其心灵还是性格,都和常人并无太大差异。不同的是这个“极美貌、骄傲、大胆而又运气好的人”竟充当了命运的宠儿。虽然他屡次身陷险境,但又每次都能从死神的身边安全逃开;虽然他经受过无数与情人生离死别的痛苦煎熬,但总有新的爱情给他带来新的幸福。正是这样一颗热情冲动、敏感正直的心灵在遭遇到饥饿的极度恐怖和沉船的厄运后,在希腊的海边遇见了美丽的希腊少女海蒂。沉浸在青春彩色的爱情和与大自然令人心醉的和谐之中的唐璜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希腊——是如此地痴迷与爱慕。正是此时,一个游吟诗人的吟唱将唐璜带到了残酷的现实。这块如海蒂一般美丽的土地正饱受着土耳其的侵扰,并面临着即将灭亡的噩运。这段吟唱带给热爱着海蒂和希腊的唐璜以巨大的震撼。伴随震撼而来的是打击。身为作者的拜伦对这一切当然感同身受。因为种种原因,作为希腊异族的拜伦在他后来的生命岁月里选择了与希腊人民站在一起、并共同抵御外辱。而这段在《唐璜》中并不太起眼的第三章中的一节就在诗内和诗外的世界里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意义对于和当时的希腊人有着相似处境的中国人来说,更是非凡和伟大。

马君武《哀希腊》译文,最早刊登于《新文学》杂志。至于何年何月何期,我也不甚了了。但后收入阿英编阿英编著《晚清文学丛钞·域外文学译文卷》卷一,第13-15页,是没有错的。
来源:啮书轩主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8123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