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掌管“美丽”的佛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6:41:15
或者是容貌

真正来说,是不存在这种佛的~不像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维纳斯那样~
地藏经上说,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容貌的话,常恭敬称颂地藏王菩萨,百千劫内,都会长的好。具体自己慢慢翻吧,原文我记不清了。观音大士,地藏菩萨与这个娑婆世界有缘,因此有关这个娑婆世界中现在的事,都应该主要找他们~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但不是掌管美丽,相由心生,都是自心的反映。常念阿弥陀佛,一定会美丽端庄的。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认为色身无常,我们的肉体有生老病死的种种相,所以佛教导我们不要执著於外表的美丑,而且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知道每个时代对於美丑的观念是变动不居的,今天认为是美的,过了几年就觉得当时的标准怎麼那麼丑,因此世人认为的美丑实在只是一种虚妄的执著,所以没所谓掌管美丽或容貌的佛。

但是如果我们能如法修行,清净我们的内心,从少贪少嗔少痴,到去贪去嗔去痴,发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那麼我们的外表也会随著我们的修行愈加端正庄严。用佛法庄严我们自己,这便是真正的美丽。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掌管美丽的是你自己的心!

佛陀在《巴利三藏、小业分别经》当中提到:
在此,年轻人,有些女人或男人易怒、多恼,即使被说少事,也生气、恼怒、瞋恚、憎恶,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丑陋。年轻人,这就是导致丑陋之道,即:易怒、多恼,即使被说少事,也生气、恼怒、瞋恚、憎恶,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

在此,年轻人,又有些女人或男人不易怒、不多恼,即使被说多了,也不生气、不恼怒、不瞋恚、不憎恶,不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他如此完成、如此受持该业,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假如身坏命终后并没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来到人界,则无论生在何处皆端庄。年轻人,这就是导致端庄之道,即:不易怒、不多恼,即使被说多了,也不生气、不恼怒、不瞋恚、不憎恶,不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

也即是说,想要美丽,就要不易怒、不多恼,即使被说多了,也不生气、不恼怒、不瞋恚、不憎恶,不表现出愤怒、瞋恨、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