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一科学显微镜的知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1:38:31
在调节显微镜时,有一个放片、调焦距的过程。其中将载玻片放上载物台后,要先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镜筒慢慢下降;然后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慢慢地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再慢慢上升,直到物像出现在视野中。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使物镜镜筒下降之后再上升?为什么不可以一开始就任意地调节物镜镜筒?这样调节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物像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吗,为什么就非得要先让物镜镜筒下降以后再上升呢?
我晓得调节完粗准焦螺旋后还得调节细准焦螺旋,在物像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后,还得靠调节细准焦螺旋来是物像变得清晰。我只是不明白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时候,为什么偏偏要先让镜筒下降之后再上升呢????
拜托哪位知道的,在今天晚上8:00之前回答一下啊!我明天就要上有关于显微镜的实验课了,老师让我们周末预习怎样使用显微镜的。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调节啊!!
拜托了拜托了!今天晚上8:00我就要关闭问题了,哪位知道的帮帮忙啊!!小妹感谢万分呐!!!!
虽然给定分并不是很高,但拜托各位帮帮忙吧!!!感谢感谢……

一开始就任意地调节物镜镜筒,会导致你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砸了玻片,因为你可能不会每次使用时总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人总是习惯于在看不到图像时一直转动粗准焦螺而不顾及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如果先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镜筒慢慢下降;然后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慢慢地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再慢慢上升,这样物镜一直在上升,不会下降,也就不会砸了玻片,即使看不到图像,重新来一次,也不会砸了玻片。
砸了玻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损坏了物镜镜头,显微镜最珍贵的部分是镜头,镜头坏了,显微镜就报废了。
你使用几次就知道了,这个操作规程很重要。

因为显微镜的物镜可以降到载物台通光孔里面,如果你观察玻片标本直接从上往下调节物镜高度,很容易将物镜降到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位置,而将放在通光孔上方的玻片标本压碎,这样还有可能损坏镜头。因此,你必须养成好习惯,按要求正确操作。

这个非常好解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镜筒离载玻片近时,容易造成玻片的损伤。另外,不是所有的玻片放上去时清楚的视野都那么高,所以从低到高调节可以确保一定能找到视野最清楚的高度,要是直接从高的找,万一最清楚的点在下面就容易漏掉,而找不到最清楚的点(竟管实际上确实大部分清晰的视野是在镜筒高的地方看到的)。

你若是不先调到最底下,而在上半部分范围内调节可能永远也看不见(比如:现在你要将镜筒调到最底才能看见,而你只在上半部分调节那么永远也看不见,这时若要看见它还要往下移,那就麻烦了)科学试验是严谨简洁的,为了不露过,所以要从上网下逐一排查

我想问你你怎么可以回答 那么多字的拜托我是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