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破阵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6:59:48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问:该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上片写了什么,这些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虚实相生
上片描写了作者国破家亡前四十年间作为大国君主,奢侈糜烂、不问国家政事的回忆。
作用:1 为下文自己国亡沦为阶下囚的痛苦作铺垫。
2、更加强烈的表达了后悔的心境,亡国之痛。同时烘托了主旨。

从今忆昔,今昔对比的表达技巧
上片是回忆,南唐始祖建国至后主为宋所灭,前后三十九年,举其成数而称四十年了,三千里的大好河山,宫殿的楼阁做工精巧感觉就像连着云天了。那些树木就像仙界的云霞草木,自己过着神仙般隐居的生活,不问世事,哪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
前四句极力铺陈故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至歇陡转,结构的裂变反映出词人命运的剧烈变化,文情相得益彰。下片转写归为臣虏之后的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来含蓄表现。
他想表达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

上阙 极力描写故国的美好与奢华,与下阙被俘的凄凉境遇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技巧:夸张,用典。
下阙,“沈腰潘鬓”出自《梁书·沈约传》和晋代潘岳《秋兴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好词!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