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明宫词》里面已经普遍使用床、凳等家俱,唐初已经有这些家俱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14:29:53
哪位大虾可以解惑?

是没问题的。
  床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古已有之。不过由于过去中原文明习惯的是席地而坐,所以上古时期的家具都很矮,床也一样,而且床在上古并不光承担睡觉的功能。汉代刘熙《释名·床篇》云:“人所坐卧曰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说明当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座具,又是卧具。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是专指座具的。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两人坐等,秦汉时期仅供坐用,后演化变成可坐可躺。榻传入日本后被保留至今,称为“榻榻米”。
  中国人家具的大变革始自东晋南北朝。最大的变革就是坐姿的改变。中原人本来是席地而坐。到东晋南北朝,“盘腿坐”和“垂足坐”开始兴起。盘腿坐是受佛教兴盛的影响。而“垂足坐”则是受北方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凳子这种家具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在中原出现了。凳子的雏形是“马扎儿”,“马扎儿”最初是西北马上民族的用具,它便于携带,随时可以打开使用。马扎儿传入中原地区,因为是胡人的用具,当时被称为胡床。后来出于舒适的需求,工匠给胡床增加了扶手和靠背,发展成了后来的椅子。没加扶手和靠背的,就形成了凳子。
  正是这种不起眼的“马扎儿”,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坐姿,并进而使家具的整体高度从“低矮型”转向了“渐高型”。床也不例外。南北朝的壁画中已经开始出现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见形制的床了。不过当时的床还是坐卧共用的。不过当时高型家具并未取代矮型家具。这种高型家具与矮型家具并存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了五代,进入宋代后,华夏文明的起居方式才完全由席地坐转变成垂足坐。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床、凳才被正式固定下来,成为中国人起居生活的主流。
  综上所述,隋唐五代是中国起居形式大变革的过渡时期,而在《大明宫词》描述的盛唐时代,本来就以胡风胡韵为时尚,宫廷内普遍使用床、凳等家具并不奇怪。

有了,只是没有那么豪华而以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