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古文的翻译,快、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59:42
春望山楹,日暖苔生【一】。云随竹动,月共水明【二】。暂逍遥於夕迳,听霜鸿之度声【三】。度声已凄切,犹含闗塞鸣【四】。从风兮前侣驶,带暗兮后羣惊【五】。帛久兮书字灭,芦束兮断衔轻【六】。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七】。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八】。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此寒夜褰珠幔【九】。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一一】。
【校注】
【一】山楹:建在山中的房子。山:四库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作“上”。 日暖:日,《初学记》、严辑《全陈文》并作“石”。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作“暖”,字同。苔:青苔。
【二】这两句说微风吹拂,天上云霞移动,地上竹子拂动,明月照映水中,水月共明。
【三】逍遥: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夕迳:傍晚的小迳。霜鸿:霜雁。度声:飞过时的鸣叫声。
【四】凄切:凄凉悲哀。南朝梁陶弘景《寒夜怨》:“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关塞:边关,边塞。
【五】前侣:指排在前面的伴侣。“前侣驶”句:侣驶,严辑《全陈文》作“倡融”。后羣:指排在后面的雁群。大雁排队群飞,故言。
【六】书字:文字。灭:漫灭,消失。这句说以帛书系於雁足。《汉书•苏武传》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芦:植物名,即芦苇。《淮南子•修务》:“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断衔轻:指大雁口中所衔的芦苇断了,所以感觉重量轻了。
【七】行:指大雁飞行。响:指大雁鸣叫。
【八】空闺愁:寂寞独居的闺妇之愁怨。倡楼:倡女所居处,妓院。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之二:“西飞迷雀东羁雉,倡楼秦女乍相值。”
【九】褰:撩起,用手提起。《礼记•曲礼上》:“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郑玄注:“褰,揭也。” 珠幔:珠帘。
【一○】调管:吹奏笛箫。抚弦:拨弄琴弦,指弹琴。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春天望着远山,阳光渐渐温暖起来,房前脚边的苔藓也在悄悄滋长。天上云霞移动,地上竹子拂动,明月照映水中,水月共明。暂时地优游自得地走在傍晚的小迳,听霜中的大雁飞过时的鸣叫声。飞过时的鸣叫声凄凉悲哀,还含有边关的声音。排在前面的伴侣跟着风,排在后面的雁群已受惊。以帛书系於雁足的文字已消失,大雁口中所衔的芦苇断了感觉重量轻。大雁飞行的队伍已乱,大雁鸣叫的声音已杂。寂寞独居的闺妇之愁怨已定,倡女所居处付出叹息声。独居的闺妇和倡女本来就寂寞,况且在这夜里用手提起珠帘。心里悲伤吹奏笛箫没有好调,拨弄琴弦演唱,反而悲怨的情怀多起来。